魏成显(右二)和滑县农业专家查看小麦苗情(特约记者 徐淑霞 摄)
新农人魏成显:
【资料图】
小杂粮里炼出“金”
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罗珊
穿着胶靴,挽着裤腿,裤腿上沾着泥,也许正在给小麦浇返青水?这是见到魏成显之前对他的想象。
举止儒雅,谈吐不俗,思路清晰,对农业前景分析的头头是道,更像知识渊博的专家……这是见到魏成显的第一印象。
魏成显今年49岁,是滑县焦虎镇屯集村的新农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这几年,他带领众多农户靠小杂粮创造了“点土成金”的传奇。
“做梦都没想到,地还是以前的地,现在竟成了遍地‘黄金’。” 村民感慨地说。
3月1日,记者采访魏成显时,他正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
“现在正是春耕备播农忙时节,你这种粮大户咋这么清闲?”
“喷药有无人机,浇水有自走式喷灌机,机手遥控操作就行了。”魏成显笑着回答。
在魏成显的麦田里,一簇簇幼苗正在返青,灌溉利器伸出长长的展臂,晶莹的水雾天女散花般洒落在田地,与翠绿的麦苗互相映衬,一幅现代化春耕图展现在眼前。
“以前靠锄头,现在靠农机,有高科技帮忙,种地省心了,土地含金量高了,农忙季节也不耽误外出考察学习谈业务。”魏成显说。
“种地是门大学问。2012年,中央出台了很多惠农好政策,我当时就决定要在土地上做文章!”那年,拼搏数年、有了原始积累的魏成显对种地动了心,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春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随着五谷杂粮不断走红,魏成显看准商机,2016年流转土地70公顷种杂粮,并注册“思乡愁”商标。他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绿色高效农业种植、加工与销售一体化发展,线上和线下多元化销售,并以高于市场价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吸纳周边农户种植订单产品,实现农产品加工规范化和规模化。
荣誉室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绿色食品认证基地”“有机食品认证基地”“河南省优秀涉农示范单位”“残疾人扶贫基地”“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等牌匾摆放得满满当当;农耕文化体验园,传统农耕器具应有尽有,释放着厚重的农耕文化。展厅内,一箱箱包装精美的杂粮即将发往各地;车间里,工人忙着贴签、包装,赶制订单。
“我们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工人经常加班加点。”该合作社会计董志红说。
“不用出村,到这儿打包、分类,月收入四五千元,也不耽误照顾家里。”村民魏艳敏说,“杂粮种植通过合作社规模化管理和农资环节的成本降低,每亩地节约成本近10%,加上高于市场价回收,年亩收入比普通作物平均高出450元。”
“省心不说,还能到合作社打工,再挣一份收入。”种了大半辈子地的村民段书佩说。
流转后的土地,打破了原本小块耕地的界垄,为大规模应用机械创造了条件。合作社相继有了大型收割机、无人机等新型农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站在田间,指尖轻触,无人植保机腾空飞起……
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了几十年,魏成显对如何种地了如指掌,但他不满足,不断学习、不断精进,一有机会就参加各类培训班,如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在江西凤凰村培训基地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
如今,在魏成显的辐射带动下,5个合作社数千户农民的1万余公顷土地平均每年增收6750万元以上。
“国家不断释放出重农抓粮信号,让我们底气更足,咱靠好政策挑上了‘金扁担’,以后更要有大作为、大担当,继续开创生态农业生产经营新局面,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土地含金量更高。”魏成显说。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